一、专业概述
自动化专业属于自动化类,面向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智能装备、智能机器人等相关领域,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人格、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和国际视野,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自动化领域从事技术开发与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运行与维护、组织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学制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依托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山东省高峰学科,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811”项目,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新突破,形成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培养体系。
二、知识构架
自动化专业是山东科技大学的优势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期间以来的强化建设,自动化专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动化专业秉承学校“厚基础、精专业、强创新”的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设置分为通识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五大类。通识必修课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军事理论、工程概论、人工智能概论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明确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化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基础等致力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核心课包括电机与电力拖动、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等,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本专业教学注重开阔学生的眼界,把握专业前沿,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主要实践环节包括:工程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创业实践等,以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电赞”实践服务团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三、就业方向与发展前景
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其中就业方向主要是面向工业控制、煤炭、仪器仪表、智能装备、机器人、电力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部分同学选择电子信息、信息服务、金融信息等相关领域。2023年考研录取率为47.59%。毕业生工作5年左右能够成为行业领域的精英和骨干,更有杰出者自我创业,创办尤洛卡、英博尔、上海创力等上市公司。
四、学习本专业的优势与劣势
自动化专业是山东科技大学的优势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五”期间以来的强化建设,自动化专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师资队伍、实验平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总体水平、学术声誉及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本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特点,学生知识面宽;本专业突出方法论特点,学生得益于具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熏陶,思维严谨;本专业具有系统集成的特点,突出系统与集成的思想、方法。
自动化专业所学课程相对较难,学习负担相对较重,有些课程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基础,并且具有较好的实践动手能力。
五、学生素质要求
自动化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科专业,在这个专业学习,需要培养综合运用数理基本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和自动化专业知识,在自动化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和生产管理工作,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能够针对关键技术问题,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决策;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人格、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具有沟通、团队合作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自动化工程项目管理与协调能力。
六、专业特点和优势
(1)控制科学与工程优势学科引领专业建设。本专业所在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后)完整培养链;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山东省高峰学科、一流学科、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取得新突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2022年22名、2023年22名。
(2)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高层次科研平台支撑专业建设。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13个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生文凭在“华盛顿协议”国之间互认;拥有矿山安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3)高层次师资队伍保障专业建设。本专业目前专职教师4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及其他高级职称14人,具有博士学位40人,具有硕士学位5人;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青4人,国家优青1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 个、省级创新团队5 个。本着“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教授以及外籍教授10名作为特聘教授指导学科和专业建设,另聘请了15名科研、生产一线的专家作为兼职教授,承担专业建设和实践指导任务。
(4)“产出导向、多维协同、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向国家经济社会生活和高端装备产业自动化应用创新型人才需求,实施“多维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行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人格培育相统一。